English

世界名曲《梁祝》的故事

1999-07-1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张立行 等

1959年5月,何占豪、陈钢这两位普通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创作出了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。四十年后,《梁祝》已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最具国际声誉的经典交响乐名曲。《梁祝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。

《梁祝》的三位演奏家

现在已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陈钢说:尽管迄今为止已有无数中外小提琴家演奏过《梁祝》,但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。第一位是俞丽拿。《梁祝》1959年5月在上海艺术剧院首演时,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就是俞丽拿,其时年方十八,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。俞丽拿的演奏特点是身心极为投入,肢体语言和表情丰富,颇具现场感染力。她演奏的《梁祝》唱片、音带和CD目前已发行了200多万张。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。早在1979年,西崎崇子就灌录了第一张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唱片。为了让海外听众更好地理解《梁祝》,西崎崇子将《梁祝》改名为《蝴蝶情侣》。西崎崇子采用的是国际化的小提琴演奏语言,音色优美,力度好。她迄今灌录发行的唱片、音带和CD有六个版本,将近1000万张。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。吕思清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悟性,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,具有时代感,他对《梁祝》的演绎别具一格,颇受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欢迎。

《梁祝》的独特魅力

陈钢认为,《梁祝》的成功,是比较恰当地处埋好了中外、古今、雅俗、虚实这四方面的关系。如当时有人强调要突出《梁祝》的民族性,要求在配器中加入月琴、琵琶、三弦,结果试下来与西洋乐队不和谐,只能弃而不用。中国音乐要有民族性,不能生硬地注重形式,而要真正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内在神韵和精神。《梁祝》的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,而《梁祝》的音乐语汇又完全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,因此,不仅中国人爱听,外国人也完全理解。

“蝴蝶”故事飞向全世界

第一个演奏《梁祝》的海外乐团是前苏联的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。1960年,刚在苏联完成学业的上海音乐家曹鹏指挥了这场音乐会。目前,已有美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瑞典、挪威、芬兰、比利时、荷兰、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乐队演奏过《梁祝》。《梁祝》已成为许多外国乐队演奏中国作品时的首选曲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